编者 寄语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历久而弥新。这些古老的历史,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正因为有如此丰厚的历史财富,我们可以从容面对一切难题;正因为有如此坎坷的历史进程,我们更懂得珍惜;正因为有如此浩瀚的历史智慧,我们正充满底气,海纳百川,奔向美好的前程。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
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从元大都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成为第一个走完大运河全程的外国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大量篇幅记述了他在中国运河区域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比向往。中国大运河,通过游记走向世界。700多年后,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申遗圆梦,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奔流近3200公里,跨越2500年,中国大运河
课标导览 ●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重难突破 ▶ 1. 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魏晋以来,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融,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 (3)经过长期战乱,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4)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所代表的事件是( ) A. 隋朝建立 B. 开凿运河 C. 统一全国 D. 隋朝灭亡 2. 隋文帝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地方官每年皆要到中央报告工作,中央亦常派官员到地方考察,又令“天下死罪,诸州不得自决,皆由大理寺覆治(再次审理)”。此举旨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重视地方
1. (2024·山西)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A. 国家统一的条件 B. 政治制度的创新 C. 商业发展的水平 D. 财政经济的状况 2. (2024·广东广州)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
材料一 隋末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的自述:我经常南下去余杭郡做生意,以前通济渠和江南河都没有开通,每次南下都要绕很远的路,自从大运河开通后,洛阳与余杭郡之间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我都可以乘船到达,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隋末开凿永济渠的一位河工的自述:皇上征发壮丁百余万开凿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令我们白天黑夜地干活。反抗者不论罪行轻重,不用上奏圣上就直接斩杀。谁做慢了,
【发展历程】▶ 【拓展延伸】▶ 察举制:汉代,皇帝为了管理国家,要求地方各级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荐的称为秀才,由郡推荐的称为孝廉。但是,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后期出现了地方官员徇私的现象。 九品中正制:由北魏魏文帝(曹丕)创立。在各州郡设置中正,中正的职责主要是评议人物,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根据对这三方面的评议,将人物分为九品。但是,由于中正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