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书妍走进常家村农家书屋的那一刻,叽叽喳喳的喧闹声瞬间停止,孩子们仿佛听到统一的口令,小脑袋瓜一齐扭向门口,惊喜的目光齐刷刷投过来,紧跟着又移到讲台那儿。 丁书妍刚把笔记本电脑包放在桌上,最前排的几个孩子立刻离开座位聚拢过来。牛舒瑶摆好笔记本电脑,孙奕喆插好电源线,李佳兴连好投影仪。那个陈沛东还坐在椅子上,打开笔记本电脑,点点鼠标,又向讲台下看看。也许觉得位置刚刚好吧,他才笑嘻嘻站起来,冲着丁
2024年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 消息传来,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兴奋不已,多少代人的夙愿实现了。 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还剩下285公里的空白区,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中最难啃的“硬
[一、“别致”标题] 大自然的语言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形象地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生动”开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
2024年的夏季,中华大地承受了酷热的煎熬,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一些地区甚至暴雨频发,引发洪灾,开启了“蒸笼熏烤”模式。这样的极端气候会成为今后的常态吗?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吗?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一系列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重要气候背景。当然,与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密切相关的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也“功不可没”。它们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
【请你思考】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你能说出这篇说明文的结构吗? 【考点轻松掌握】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梳理,是说明文阅读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承接式
一、课内跟踪 基础锤炼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随着冬季的结束,使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卉次第开放,展现出勃勃生机。②燕子翩然归来,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③这个季节,植物开始yùn育果实。④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落下,完成了又一个生命周期的轮回,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翩( )然
写作指南针 说明文主要有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依据说明对象,确定说明顺序 说明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顺序也会不同。如果说明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可以采用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的时间顺序;若说明的是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要依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一般要按照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的顺序来写作。 二、依据写作需要,选择
1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1.表现了受奴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2.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采用设问修辞,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此外,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点。 3.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