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过夏日骄阳炙烤,冬日寒风呼啸,以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三角梅却能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打击后热烈绽放。三角梅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命奇迹,更是人们心中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在一座宁静而古老的小镇边缘,有一面饱经岁月沧桑的土墙。这面土墙曾是小镇的边界标识,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和变迁,如今已显得破旧不堪,墙体上布满了裂缝和剥落的痕迹。 在一个微风轻拂的春日,一粒三角梅的种子,如同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冒险
解放军报北京1月29日电 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以非遗元素作为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源远流长的传统智慧与艺术巧思、先进技术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开场视觉秀《迎福》、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热烈奔放的《潮起舞英歌》等受到观众好评。取材自经典故
《马说》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和食马者的无知愚蠢,含蓄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 [一、托物寓意] 例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例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点拨:例1中的两句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现。例2中的两句说明千里马和伯乐在数量上存在对比关系,这必然导致一个结论就是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以千
[【请你思考】]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不同用法。 1.袛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马之千里者( ) 3.策之不以其道( ) [【技法攻略】] “之”字的常用用法具体如下: 1.作代词用。可译为“他/她/它”“这件事”等。如“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作助词用。主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②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③。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④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⑤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
◎赤兔马,本名“赤菟”,即红色的,像老虎一样的烈马,据说为汗血宝马。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记载,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的卢,相传为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演义》中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
一、课内跟踪 基础锤炼 1.用《马说》中的句子填空。(5分) (1)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的人并不多。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 , ”。 (2)韩愈在《马说》中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书名解读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书名的含义是坚强的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作品概述 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
2版 【延伸阅读】 1.(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臣子 (2)擅长 (3)等到 2.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3.从选文中“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知,善于学习的人,老师教学轻松而效果加倍,而又归功于老师;不善学习的人,老师教学辛苦而效果减半,而又怨恨于老师。《虽有嘉肴》中提到,学习后就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